戊戌夏拜谒沈鹏老并题签
艺术简历
肖建科,别署鉴克,镜渊。一九六五年九月生人,祖籍河北正定。
先后进修毕业于河北工艺美术学校、河北科技大学。
先后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教育委员会委员、行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中心考官,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书法家协会草书、隶书委员会主任,河北省画院院聘画家,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石家庄市文联主席,石家庄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书法作品参加省市及全国展览,曾多次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各项展事中入选、获奖。撰写的理论文章三十余万字刊载于全国各大专业报刊。其作品被多家博物馆收藏。
《秋清若澄》
画春色易画秋色难,柳绿桃红,但以颜色渲染自得,丹枫翠柏则别有凌霜傲雪气象。必须有笔墨庶可得,秋色之真尽秋色之妙。古云秋色胜于春色信然——清邵梅臣《画耕偶录》为毕仙帆画扇跋。
余画此图时在庚子新正,正值疫情肆虐,近而得暇作以大制。
何以秋清若澄耶,天地四时莫善于清秋宇空,白云常浮,秋风送爽,澄汰夏日繁缛淫蒸,与之登山临水,极目芦苇白露,横江秋色远近,思之不尽。
愿此淡荡泠然之下,一扫阴霾驱除瘟君,一切尘事都付云山秋水。
耕香堂鉴克制并记
《漫山深处》
雨后太行山漫山村,幽深无际沉雄苍郁,泠然静谧,因以诗赞之:山下见远村,自然之气韵。笔苍现神秀,意会是神髓。
庚子正月一片寂静,写于畊香堂,鉴克并记。
《报平安》
绮窗竹影倚榻看
故园清梦毫楮间
报节无心君子志
潦潦数笔意自闲
鉴克诗书画
《雨过古木翠》
雨过古木翠,山涧溪自流。
洗心观物化,畅怀写林丘。
庚子正月深居耕香堂写此并题记 鉴克
风露商量借膏沐,胭脂深浅入肌肤。
乙未夏鉴克写之
《暮霭》
于畊香堂鉴克作
《暮山烟霭》
戊子初夏鉴克写
二零一九年十月中旬由石家庄市美术家协会组织重点作者赴灵寿县南营乡写生,余随团参与其中,并写此稿,是日天气阴凉,体感甚觉寒意袭袭,众同道裹厚衣于山野而作,至可感佩。
余近年常于邻县写生,得以画稿,尚为有益耶,鉴克记
孤松盘曲径,枝如虬龙起。
至老还弥坚,老干叶初青。
庚子初夏鉴克写之
《濛腾欲雨》
作画首在弃除尘俗之念,在即庄子之所谓忘也,忘者乃用虚静,非凡俗者能为之,何为?资以读书为本耶。是谓六虚有精纯美粹之气。是日窗外小雨濛濛。鉴克画记。
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今人但知用笔纤细,傅色浓艳,便自谓能手,殊不知古意既亏,百病横生,岂可观也,吾所画,似乎简率,然识者知其近古。故以为,此可为知者道,不为不知者说也。其一画人物以得其性情为妙,东丹此图,不惟尽其形态,而人犬相习,又得于笔墨丹青之外,为可珍也。其二宋人画人物,不及唐人远甚,予刻意学唐人,殆欲尽去宋人笔墨。其三赵孟頫松雪论画三则。
庚子之春于耕香堂鉴克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甲午之冬录杜甫《望岳》鉴克
门有秋高树,扶篱出草根。
老乌巢夹子,头白岁添孙。
淮水东流上,钟山当槛蹲。
月明人静后,孤影历霜痕。
石涛初得长干一枝七首其一 鉴克
《独坐空山》
己亥冬鉴克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既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丁酉冬至后三日因近日常临习小楷尤是王宠得其宽拙之趣不知然否 鉴克
我们生存在一个奇妙无比的宇宙中。只有凭借非凡的想象力才能鉴赏其年龄、尺度、狂暴甚至美丽。在这个极其广袤的宇宙中,我们人类所处的地位似乎微不足道。关于宇宙,我们究竟知道什么?并且我们何以得到这些知识呢?宇宙从何处来?它又向何处去?宇宙有一个开端吗?如果有的话;在此之前发生了什么?时间的本质是什么?它会到达一个终点吗?我们能在时间中返回到过去吗?
英史蒂芬·霍金,《我的简史》第一章思索宇宙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石灰吟》 甲午之夏鉴克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毛主席和柳亚子先生 丙申冬鉴克
落日秋山外,霜林暮霭中。
相看无俗处,生事有谁同。
吴镇诗 鉴克
跋
余家古鲜虞,枌梓以北有一岗,熏风漠漠,惟夭惟乔,有如梦寐。
书画习趋庭之训,先严作书规于颜柳,绘事以花卉见擅。一字一石,一花一木,皆有窔奥。往事萦怀,几若无遗,吮毫增感。于今余生之后,惟余笔研,尚在书画艺术生活间披沙炼金,陶冶性灵,天机舒卷。
余之诗选,盖自作画应需。诗虽拟古,然律吕不严,实不敢以旧诗自居,只是诸诗聊寄一时之感兴耳。
余曾于戊戌盛夏之际,晋京拜谒沈鹏老,承颜接辞,以瞻山斗,幸得先生题签,如获至宝。
承刘恒君作序,至可感佩!蒙河北教育出版社予以刊行,深致谢忱!诸同志友声皆为该书辛劳,当一并记于此,附致拳拳。
偶成七律一首,附记于斯,以作感念。
俯仰天地成独慨,本来此生陇上耕。
韶光如许流水逝,绳墨犹泥讥詈鸣。
披图四时对幽境,废纸三千供覆瓶。
胸无畦畛冰释水,化作天机得妙心。
辛丑陌上柔条春芽初破,鉴克识于耕香堂。
文人本色 翰墨情怀
——谈肖建科的书画艺术
刘 恒
诗词、书法和文人画是中国传统文艺中最具代表性的门类,是传统文人寄托情感、表达审美的理想方式。时至今日,尽管书法、绘画及文学形式都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不同于古人的面目样式与审美追求,但也仍然有一批热爱并沉迷传统精神,沿着前人开创的道路继续探索前行的艺术家,延续着书法绘画的古典风范,同时也传承着中国传统文人的审美趣味。看了肖建科的书画及诗歌作品,更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传统审美精神的丰富魅力与旺盛的生命力。
肖建科生长在文物古迹众多,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正定,从小喜爱书画艺术,先后进修毕业于河北工艺美术学校和河北科技大学,受到了专业的美术教育训练。多年来,不论是担任政府部门还是文艺团体的领导工作,艺术实践始终是他生活中从未间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不断学习、感悟和思考,逐渐涵养、充实并支撑自己的艺术创作,使肖建科在书法、绘画、诗词等领域基础扎实,提高显著,稳步达到一个修养全面、技法娴熟、面目独到的成熟境界。
肖建科在艺术实践上最突出的是书法创作。据他回忆,自己在幼年时就在父亲手把手的教导下开始练习用毛笔写字,尽管那时还不明白书法为何物,但在他的内心里已经引发了对汉字书写的强烈兴趣,柔软的毛笔根据书写动作的差异所带来的各种奇妙变化更是深深地吸引了他。从那时至今,肖建科对书法由最初的好奇而成为兴趣爱好,再发展为执着的艺术追求。除了坚持不懈的长期练习以外,他还以书法为根据地,对与之相关联的传统文化,特别是文学、历史知识及绘画等艺术门类,都有系统的学习和广泛的涉猎。肖建科生长的正定是文化古城,文物古迹遗存甚多,他本人又曾多年从事文物古迹的保护利用和文化产业的负责工作,可以说,家庭熏陶、成长环境以及工作需要,共同促使他形成了对传统文化的由衷热爱与全面学习。而这些修养知识,对于一个书法家来说,正是不可或缺的营养积累,也是艺术水平背后的力量支撑。
中国的书法艺术以汉字书写为表现方式,融入书写者的审美趣味与追求境界,由此展现出作者的精神面貌。在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书法艺术伴随着汉字的形体演变,不同时期的文化背景,无数书法家的探索实践,形成了深厚而丰富的历史积淀。按照书法传承的基本法则,后人学习书法,都是先从学习传统入手,然而传统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历朝历代经典作品,不同书家各自的独特风格等等,都是传统的表现形式。同样,后人学习传统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选择某家风格或某一经典碑帖专心临摹,选定某一书体广采博涉,在思考领悟传统法则的基础上放笔挥洒,这些做法在前人都有成功的榜样,正如西谚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当然,采取何种方法,对书家将来能够达到的成就高度是大有关系的。肖建科在学习传统的方式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他不是局限于某一碑帖或某家面目去亦步亦趋地临仿,而是基于自己对整个书法发展过程的全面了解,准确把握书法艺术的基本标准、法则,通过个人的理解、领悟去探索和发挥。从肖建科的书法实践可以看出,他对篆、隶和魏碑均下过很大的功夫,最终选择带有碑派意趣的行书作为主攻书体和风格依据。他广泛涉猎多种书体,并非是要诸体兼擅,而是为了更全面地把握中国书法的本质内涵与审美精髓,是积累综合素养的手段。对于肖建科来说,习篆使他熟悉掌握了汉字结构的原理、规律及形体演变过程,写隶书、魏碑使他对“金石气”有了真切、具体的感受并自然而然地在自己的笔下流露出来。当这些体验、经历积累起来,成为书法作品及风格面目背后的支撑力量的时候,肖建科对书法艺术特别是传统书法精神的全面把握与深刻理解也就显著地表现出来。
全面考察肖建科多年来在书坛上的表现,最能体现其审美追求,代表其创作水准的,是其具有浓厚金石气息的行书。自从清代中后期金石复兴以来,“金石气”作为一种新兴的审美类型,在书法界被广泛接受和持续传承,从何绍基、赵之谦、翁同龢、吴昌硕直到近代的于右任、沙孟海,众多杰出书家在这方面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肖建科也选择了这条道路,他并没有固守某一家风格,继续重复前人面目,而是充分利用和发挥自己对书法的理解,从一开始就展现出对运笔、用墨的敏锐能力,提炼和巩固着属于自己的面目样式。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碑派书风特有的雄浑坚实的点画、奇崛错落的字形以及凝重苍茫的墨色变化,显示着作者对前人的吸收承接,但又无法具体对应到某一书家,由此正体现出肖建科在艺术上坚持自我,善于思考领悟的优秀素质。
在肖建科的书法作品中,还可以感受到清新的时代气息。他学习传统,借鉴前人,但作品面目却不是陈旧老套,其用笔灵活生动,疾徐轻重交替,结字以平正为主,大小聚散穿插其间,墨色则浓枯干湿随书写动作而自然呈现变化。所有这些,都是他根植传统,立足当今的艺术理念的体现,也是其作品多年来一直入选国内各项大展,深受书坛认可的重要原因。
萌发于宋元,兴盛于明清的文人画,历来与书法有紧密的联系,书画兼擅的艺术家更是代不乏人,肖建科在这方面也是力追前贤。他的绘画早年以花卉为主,笔致灵活,墨彩湿润,整体风格清新素雅。近年来,他又转向山水画,勾勒山骨,点染树石,布局饱满,意境深邃。一如既往的是,不管大幅小帧,大都配以长题,内容或为艺术感言,或是自作诗词,将书、画、诗文有机地融为一体,显示出肖建科在艺术上越来越成熟和自信。同时,绘画中灵动的笔致和虚实相间的整体感,也为他的书法面貌带来了情趣上的新意,可谓相辅相成,相互滋养。
书家贵在有“诗心”,绘画贵在有“诗意”,肖建科深知对于中国传统艺术来说诗的重要性,所以他不仅读诗,还坚持自己作诗,画上题语也往往追求诗意语言。能够做到这一点,首先是得益于从小所受的文化熏陶,更得益于他爱思考、善感悟的良好习惯。他的诗和题画文字,不是简单的记事写景,更多的是他对艺术的思考,有发现、有心得、有感悟,记录了艺术家内心活动的轨迹和成果,如果想要认识理解肖建科其人其艺,这些文字是不可忽视的真切表达。
我与肖建科相识多年,以往只见到他的书法,现在他即将出版书画作品集,命我写序,因而得以全面了解他的艺术实践,聊记观感如上,希望能有更多的朋友关注肖建科和他的作品。
祝肖建科在艺术上不断取得新的进步与收获!
二零二一年三月
(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