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是石家庄市文联成立75周年,市文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紧扣时代最强音,聚焦省会发展成就,积极组织“蝶变新时代 共鉴新成果”主题文艺创作采风活动。自活动开展以来,全市文艺工作者热烈响应,满怀热忱奔赴主导产业、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的最前沿,将对城市的热爱凝练成文字、丹青、光影,创作了一大批既扎根地域文化,又彰显时代精神的文艺佳作。现精选部分投稿作品分期展示,以飨读者。
滹沱水脉绘蝶变
——石家庄城市新貌采风录
刘欣
太行山映着晨曦,滹沱河静静流淌。我们沿着滹沱河的水脉行走,探寻石家庄焕然一新的面貌。
水脉洄游成湾,第一站便是台西湖。清晨的台西湖畔,滹沱河水轻吟浅唱,柳丝摇曳间与远处的台西商代遗址遥相呼应,仿佛千年时光在此凝驻。谁能想到,这片曾被风沙啃食、垃圾堆满的荒滩,如今成了100公顷的湿地“绿肺”,引得苍鹭、白鹭等190多种鸟类飞回来栖息。水鸟掠过芦苇荡时,翅尖划破水面,荡开圈圈金纹;风一吹,草木和流水的沙沙声,诉说着人与自然的和解。
藁城区以生态修复为笔,将这个生态疮疤改造成绿色明珠,引入艺术装置与休闲设施,配套自行车道运动场地,让台西湖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也成为市民“家门口的诗意”。一位中年妇女笑着说:“从前守着河滩愁生计,现在在景区上班,绿水青山真就是咱的金饭碗!”
水脉向北,牵出正定明曦湖的明艳动人。驱车向北,正定明曦湖公园如一粒翡翠镶嵌于新城核心。湖面如镜,倒映着正定古城墙的巍峨剪影,与对岸的现代化建筑构成时空对话——这里是石家庄“拥河发展”战略的缩影。
公园内,生态净化系统维系着千亩湿地,步道蜿蜒穿行于湿地绿洲间,串联起粼粼波光与芦苇摇曳的浅滩。站在观景栈道上,欣赏着掠过水面“咕咕”叫的白鹭,还有远处的如带长堤。生态驳岸是长堤最温柔的“裙边”,没有生硬的水泥护坡,取而代之的是层层叠叠的鹅卵石滩和芦苇丛。
一对老夫妻驻足湖畔,感慨道:“过去我们上班经常路过这儿,就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洼地,如今成了公园,年轻人都来这里拍婚纱照!晚上还有百米高喷的光影。现在变化真大!”生态修复不仅重塑了城市景观,更激活了文旅经济。正定以水为媒,将古城文脉与现代生态理念融合,打造出“北方水城”的新名片。
水脉东去,流经长安区时绕出冀之光塔的钢骨锋芒。离开明曦湖,行至冀之光塔脚下。这座矗立于长安区的灰白色巨塔,高达56米,以简洁利落的线条刺破长空,钢构塔身折射出金属冷峻与现代美感。塔内旋梯盘旋而上,石壁浸润着岁月凉意。行至顶层观景台,凭栏远眺——塔影如椽笔,在辽阔河滩上投下遒劲的一竖。滹沱河水裹挟着太行山魄,浩浩东去;远处正定古城塔楼隐约,新区的玻璃幕墙却折射出锐利光芒。
这塔是瞭望者,也是坐标:一头系着燕赵大地的千年血脉,一头指向现代化国际化的灿然星河。“十年前,这里烟囱林立,曾是老工业区斑驳的厂房与铁轨;现在抬头是蓝天,低头是花园。”一位市民举起手机拍摄塔顶掠过的无人机表演。长安区以“城市更新”为轴,将工业遗迹转化为文化磁场,冀之光塔如一支银笔,勾勒出老城区的涅槃轨迹。
水脉支流在西三环畔织就蓝绸。午后,穿行于西三环的环城绿道,沥青混着砂砾的肌理在日光下泛着哑光,每一步都碾出“沙沙”的韵律,似给大地系上条发光的绸带。步道随河道蜿蜒成弧,将流水、绿荫与远处楼群串成灵动的链。
凭栏望河水,桥影在碧波里轻晃,浅滩水草织就暗绿绒毯;风过垂柳,枝条扫水惊得苇丛中水鸟扑棱棱飞起。远处,新区玻璃幕墙折射着锐光,山巅古亭却锁着千年云影——人工的硬朗与自然的柔媚,在蓝绸铺就的天地里悄然和解。
穿过跨水桥,恍若跌入翡翠甬道。浓密树冠滤下碎金般的光斑,绿意如潮水漫溢,淹没了曾经钢筋水泥的冰冷棱角。路边智慧驿站静立,如绿林里的树洞,提供着休憩与导览服务。
这条蓝色的步道,是西三环蜕变的生动印记。它将钢筋的冷硬沁入水韵的柔波,将自然的野趣悄然缝入城市的肌理。每一步落下的痕迹,都书写着这片土地从旧岸荒芜到生态长廊的蝶变诗行。
水脉的滋养,连地底空间也焕了新。采风最后一站,是藏在市井里的石家庄人防工程,随讲解员乘游览车进去,厚重门扉开启,地底凉气卷着混凝土的沉静扑面而来,瞬间吹散地面暑气。脚踏坚实甬道,足音在穹顶下回荡,似叩击着往昔岁月的铜钟。通道壁上光影流动,叙说着防空洞往日今生的蝶变,老照片里曾是战备的“钢铁茧房”,在影像里舒展成暖调的生活“万花筒”。
转入1号站,恍入葡萄酒窖的温柔乡。琥珀色灯光漫过墙绘花卉,橡木桶气息若有似无。一位文友笑言:“谁能想到当年躲空袭的洞,现在能坐着品红酒?”坐在弧线优美的椅中,听着轻盈的音乐,一种深沉的松弛感弥漫开来。这哪里还是防空洞?分明是钢铁骨骼里孕育出的、盛满生活醇酿的诗意酒窖。
穿进2号站,科技浪潮扑面而来。甬道两侧的巨屏上花海随指尖绽落,星尘在掌心坍缩。对屏吟诵诗词,冰冷的屏幕竟有生命般回应,展现诗词的意境。不禁感叹:“原来防空洞能变成科幻馆!”穹顶射灯如悬浮星子,数字化音律流淌,一种属于未来的、纯净而充满可能性的气息在无声流淌。
3号站国防馆内,庄重的气息瞬间沉淀了心神。深红色的展板如同凝固的誓言,“国无防不立”的字样在灯光下灼灼燃烧。投影墙上,战士们的呐喊如同战鼓擂在胸膛,模拟射击带来的震动直抵筋骨。然而,只需穿过一道曲折的回廊,喧嚣陡然沉寂。一方静谧的茶空间豁然眼前。茶香的暖意悄然渗入方才激荡的神经。再往前,便是陶馆的天地。柔光下,古朴的陶器静立,泥土的气息沉淀着千年的呼吸,每一道朴拙的纹路都在无声诉说着永恒。战鼓的余韵、茶烟的氤氲、陶土的呼吸,在这地心深处奇妙地编织、交融。
回望滹沱河,台西湖鹭影、明曦湖水秀、冀之光塔钢骨、西三环蓝绸、人防工程暖光,皆成水脉上的蝶变注脚。石家庄以滹沱水为笔,把生态润城、文化焕城、科技兴城的答案,写在每一道波光里、每一寸重生的土地上。
作者简介:
刘欣,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石家庄市作协会员,石家庄市矿区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
石家庄市文艺创作服务中心主题创作投稿邮箱:wyczzx202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