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是石家庄市文联成立75周年,市文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紧扣时代最强音,聚焦省会发展成就,积极组织“蝶变新时代 共鉴新成果”主题文艺创作采风活动。自活动开展以来,全市文艺工作者热烈响应,满怀热忱奔赴主导产业、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的最前沿,将对城市的热爱凝练成文字、丹青、光影,创作了一大批既扎根地域文化,又彰显时代精神的文艺佳作。现精选部分投稿作品分期展示,以飨读者。
岸下踏歌行
雪泥
在华北平原和太行山东麓的交界处,有一座拥有4000 多年历史的古城,它就是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
“一鹿走来,泉是风景”,太行山从鹿泉东土门关一路向西北,走到井陉和鹿泉交界处,山势高耸,山脉如大鹏展翅,而大鹏鸟东翼的翅尖下,依山傍水处,有一个秀丽的村落,它就是“全国文明村”“全国3A级旅游景区”的鹿泉区岸下村。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依次拂过抱犊寨的山顶和挂云山的山尖,山脚下的岸下村,便欣欣然醒来了。春天的微风吹过,村落里的香椿树芽尖,泛出酡红的颜色;槐花的花蕾鼓鼓囊囊,一串一串挂满了枝头。一些着急的花蕾,迫不及待地爆出玉色花朵,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村委会的大门咿呀打开,村支书王振山如往常一般往村里踱去。
村里的保洁员已经打扫干净街道,正在清运垃圾。腾飞路整洁得没有一片树叶。
“OU窑烤面包”院子中央,高大的梧桐树和槐树,竞相开花,摇曳的树影下,勤快的姑娘和小伙儿,穿着橘红色的工装,已经收拾院落,摆好桌椅板凳,发面,揉面,制做第一炉面包坯。
村民王顺起把小米、花椒和早起新摘的香椿芽往三轮车上装好,催着老伴赶紧吃饭。“今天是礼拜六,一会儿游客们都来了。咱们今天早点出摊。”
山野中餐厅的女老板,风风火火地从大门出来,一边走一边和门口的大厨说:“早点把肉炖上,把菜摘出来。中午吃饭的人多,我去市里再进点菜,缺啥给我打电话。”
隔壁的岸乡居,淡黄色的蔷薇花枝蔓爬满大门,花朵微微摇曳着,透过花墙和篱笆,咖啡店的主理人娟子看到王振山,打招呼:“书记早!”“忙啥哩?”“这竹子长疯了,我拾掇拾掇这院子的新笋,中午能够一盘竹笋炒肉。”
走过腾飞路,来到打谷场。王振山抬头眺望,村庄里的石窑老院,焕发了新的生机;山脚下“1314数字恋爱公路”“梦里雪乡”“魔堡C·Park微动力游乐场”……,都保持着新事物的生长力。
“十年了,这古老的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王振山不由得感慨万千。
一
一百多年前,几户人家从栈道村搬到山下,就地取材,沿河岸建起结实的石窑洞,在此居住生活,后来成为一个独立的行政村——岸下村。
一百多年过去了,进入新世纪,岸下村已有282户,人口近千人。
村庄依旧是老样子。街道两旁挤挤挨挨,厕所、煤堆、车库把本来就不宽的村路,变得更窄了。
王振山开着汽车,小心翼翼驶过街道,以防蹭到两旁的建筑。
在老百姓眼里,王振山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能人,他早早出去做生意打拼,在鹿泉城区里买了房子,日子过得很是滋润。
街道上,很多老院子大门紧锁,有的红对联已褪色;有的院子变成残垣断壁,一看就是很多年没人回来过。村里常住的都是些老人,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有的在鹿泉城区或者石家庄市区买了房子,平时很少回来,只有逢年过节他们才回村。
2014年春,村里仅有的砖厂和采石场被关停了,村集体一下子没有任何收入来源。
这年冬天,岸下村两委换届。在大家的一致推举和选举下,王振山当选为村支部书记。
村民代表大会上,他郑重承诺:“大家信得过我,那我就尽力干实事,干好事,让咱岸下村往好里变,往富里变!请大家监督我。”
当选为村支部书记后,王振山停下自己所有的生意,全心谋划岸下村的发展。
2015年1月,他上任不久,一场大雪覆盖了村庄。因为各家污水管道没联网,日常生活污水排放不畅,加上积雪融化,导致街道上到处积水。街道无处下脚,村民出行困难,经常弄脏鞋和裤腿,怨声载道。
改善环境和增加收入,是换届以来萦绕在王振山心头的两件大事。
2月1日,中央一号文件下发,文件提出“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等政策,其中“加快改善村庄卫生状况”“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等内容,让王振山看到了希望。
王振山想,要想改变村里的环境,就得先改变污水横流的现状。可是村里没有经济来源,改造污水管网,这一大笔钱从哪儿来?
春节过后,鹿泉区召开全区农村工作会。会上,岸下村邻村的张庄、东庄村申请建设“美丽乡村”,上级拨款100万元。
王振山心里一动。村里要是有这么一大笔资金,改造污水管网,改善村里环境,该多好啊!
散会后,他急忙拉住东庄村的书记:“老兄,你给说说‘美丽乡村’建设的申报情况吧。”
回到村里,他立刻召开两委会议,把申请“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列入重中之重。他准备案头资料,起草建设计划。带着资料,他跑了无数次鹿泉区农工部和石井乡政府,汇报村庄现状与改造规划,和上级部门进行积极沟通,恳请支持。
2015年冬天,岸下村里的污水管网提前改造成功。这年春节,回到村里的年轻人发现,街道干干净净,再也没有污水的痕迹。
二
2016年,岸下村“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项目获批。王振山和两委成员都很高兴。
可接下来的“三清一拆”工作,成了第一块难啃的骨头。
乡村改造的第一阶段“修路”,需要拆除大街两旁的违建。在农村,厕所、猪圈和车库基本上都盖在院落外或临街处,大多都是挤占集体用地。把村里大街的路修好,村民都叫好;但要把这些违建清拆腾退,很多人不同意。
两委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要求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带头清拆,大家低头不语。这时有人小声说:“要拆,先拆你家的车库。你家都不拆,凭啥叫俺们拆?”
王振山父母家的确有一间车库,距离大街公共用地还有三四米远,并不影响通行,但为了打破工作僵局,王振山决定回家做老人的工作。
老父亲一辈子为人本分厚道,在村里和乡亲们关系融洽,口碑很好。在王振山最初当选为书记时,父亲就很担心,“在外面做自己的买卖挺好,非回村来当干部。现在的干部不好当,容易得罪人,费力不讨好,你这是图啥哩?”
这次清拆工作,父亲本以为和自家没啥关系,没想到第一把火竟烧到自家头上。王振山好说歹说,父亲勉强同意清拆。
第二天,王振山去区里开会,施工队的勾机“轰隆隆”开到家门口,父亲突然变卦,坚决不允许拆除。
接到拒拆电话,王振山火急火燎地赶回来。只见施工队的勾机在旁边停着,大门口围了一大群人,有施工队的工人,也有村里的村民。
王振山分开人群,把父亲和弟弟拉进院子,“说好的事,怎么不能拆了?”
振山弟弟怒气冲冲,“我不同意!这车库是我给家里盖的,又不碍村里修道的事儿。凭什么要拆!”
“不能拆就是不能拆!别人当领导,家里跟着沾光,你倒是好,拿自己家开刀。有你这乎(样)的?”父亲用手哆哆嗦嗦地指着他。
王振山一时语塞,望着石桌上的茶壶。半晌,他咬了咬牙,“爹,外面施工队等着,村里老百姓都看着咱家。今天拆这个车库,不是咱自己家的事儿,是全村的事儿。这个车库拆也得拆,不拆也得拆。爹,自古忠孝难两全,今天儿子不听你的话,我先给您赔个罪。”
他抓起茶壶,重重地砸在自己头上,顿时鲜血如注,流了一脸。
父亲和弟弟一下子惊呆了。
王振山缓缓走到院子外面。外面的人,鸦雀无声,他冲施工人员喊了一声:“拆吧!”
接下来的清拆工作,进展顺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涉及挤占道路用地的29户车库,以及一些厕所、小房、猪圈等违建很快拆完。
村里清理了残垣断壁,清运了垃圾。
公共空间腾退出来,村落道路统一硬化,路灯换成新的,临街的院落的大门整理干净,墙壁统一粉刷。
几个公园陆续建起来了,文化宣传牌在街心公园挂起来了。
2017年,全村进行厕所改造。将所有旱厕拆除,厕所入户改为抽水马桶,每户补贴300元。污水入网,街道上再也没有异味。
整个村子的面貌焕然一新。老百姓交口称赞王振山和两委班子。父亲和弟弟当初的那些怨言,也早已烟消云散。
三
在整治改造村里整体环境的同时,王振山一直在思考,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开创村集体产业,为老百姓增加收入。
2016年,他在看新闻时发现,江浙地区的特色民宿十分火爆。
他大脑灵光一现:“岸下村守着抱犊寨和挂云山两大景区,离石家庄市区不远,村里有很多闲置的石窑老院,冬暖夏凉,如果改造成民宿,顺应当下回归田园生活的潮流,一定能做成产业。”
谁能来投资呢?王振山想到一个朋友,他十分喜欢乡村生活,经常来村里找王振山喝茶聊天,是否能说动他投资这个项目?
王振山抓起手机,接通了朋友的电话。两个人越聊越投机,觉得这个想法有前景。
为了考察项目的可行性,他和投资人南下浙江莫干山、云南大理洱海,进行实地考察,深入学习运营模式和管理经验。为了摸透民宿运营逻辑,王振山带着投资人在莫干山,白天走访不同风格的民宿,晚上在院子里和店主聊成本、客源;在大理洱海,他们甚至跟着管家体验了“接待客人、安排行程、处理投诉”的全流程。
回来后,王振山到区、乡两级政府就项目情况进行沟通申请,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
经过充分论证和调研,岸下村两委做出决定,利用现有闲置院落引进投资,与石家庄市麓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建设“石窑小镇”旅游度假项目。
房子和土地,向来都是老百姓的命根子。村民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观望着。
村民王富红到村委会来找王振山,“书记,把房子交给别人去折腾,这事到底有没有谱?”
“叔,你不用怕。咱这老院多少年不住,早就没人气了。再扔几年,塌了多可惜。你租给项目公司,人家专门请了北京清华美院的人给设计改造,弄得漂漂亮亮的。除了每年给你租金,合同到期,房子好好地还是你哩。”
为了消除大家的疑虑,王振山把自己闲置的三间房,率先租给了项目开发公司。
书记一带头,有闲置房的党员、乡贤和村民,纷纷都和开发公司签订合同,把房子租给项目方。
为了保障村民利益,实现共赢,王振山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和项目方约定,要在不破坏老院房屋主体结构的前提下进行改造,尽量体现原汁原味的乡村味道。
村子里热闹起来了。村民们今天去看这家的装修,“院子里种上了竹子和花,铺了草坪,挖了条沟,还造了个木头桥。设计的景,真不赖。”明天去看看那家的进度,“窑洞改的和市里头的楼一样,有卫生间,有客厅,摆上木头家具,看着还挺洋气哩。”
经过一年的努力,岸下村“石窑小镇”已现雏形,村里21户老院子统一规划,初步打造出11套特色小院。岸下书局、观山苑、格格院、博士苑、知青驿站……,各具特色,村口景观、打谷场、特色餐饮、山涧酒吧等一系列配套服务场所也建设完成。
2017年,岸下村被列入石家庄市重点建设的8个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之一“白鹿泉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10月1日,岸下村“石窑小镇”正式对外开放。
一经揭开它重生后的面纱,岸下村立刻吸引来很多艺术家和游客,摄影家来采风了,旗袍队的来走秀了,画家来写生了。幽静的山村,优美的环境,各具特色的民宿小院,让人们流连忘返。
“可真没想到,真有游客来旅游。”村民们格外惊喜。有了游客,一些反应机敏的村民开始摆摊,卖饮料,销售自家的农产品。
“走绿色产业发展道路,村集体有收入,村民在家门口也能挣到钱。”王振山内心的愿景,如今逐步变为现实了。
当石窑小镇崭露头角时,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召开,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12月,中央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具体规划乡村振兴“三步走”的战略。“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王振山学习中央精神,像是吃了定心丸——这不正是岸下村正在走的路吗!
四
2018年,石家庄市第二届旅发大会在鹿泉区召开。王振山听到这个消息后,积极和市文化旅游局沟通,岸下村凭借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五星乡村”荣誉称号和“石窑小镇”的品牌效应,最终成为石家庄市第二届旅发大会的分会场。
“好借东风行大船”,借旅发大会的春风,岸下村重新拓宽进村的路,与山前大道连接。道路绿化、村容村貌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一年,抖音、快手短视频兴起。借助短视频力量,在旅发大会上,“石窑小镇”作为鹿泉一张靓丽的名片,声名鹊起。
2019年,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河北省文化交流协会在岸下村设立活动基地,每逢节假日,非遗展演在打谷场进行,农产品在展厅进行展示。岸下村被评为“河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王振山获得市委市政府颁发的“石家庄市加快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先进个人”和“石家庄市乡村振兴领头羊”荣誉称号。这让王振山备受鼓舞。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这指明了未来“三农”的发展方向。王振山积极关注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最新方向,研究各地的农村经济发展趋势,从学习中汲取能量,发现和弥补自身的不足,提高乡村管理效率。
9月,石家庄市委组织全市“优秀支部书记”去烟台学习考察“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经验。考察团下榻的酒店距海边步行仅五分钟,晚饭后,王振山沿着海边散步,远处天马栈桥的灯光倒映在海面,像一串跳跃的音符。天马栈桥,号称“爱情栈桥”,是烟台旅游的热门打卡点。
这座桥的出现,让王振山深受启发。
通过网络搜索,他发现在大连也有类似的环海公路,十分火爆。
“能不能在岸下村也建一个这样的热门打卡点进行引流,从而带动岸下村整体产业格局发展。”在返程的路上,他萌生了这个想法。
回来后,他立刻召开两委会议、干群夜谈会、乡贤议事会,征求村民意见,多次组织村民代表外出考察,最终确定了岸下村的新发展方向。他向上级汇报,得到市区乡三级领导的支持,把岸下村定为鹿泉区唯一一家“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试点。
岸下村成立了鹿泉区卓源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用“党支部引领、合作社运营、农户参与”的股份制产业发展模式,以石窑小镇为锚点,开拓新的文旅项目、主题餐饮、休闲体验等多元农旅休闲业态,为岸下村整体发展提档升级。
近十年的乡村工作经验,让王振山清醒地认识到,农村走产业化经营,一定要转变观念。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才能少走弯路,少花钱,办实事。他们经过多次筛选,最终选定北京一家专业团队,出创意方案、做宣传策划,进行管理运营。
当社会百业还在漩涡中陷于低迷状态,岸下村已经开始在暗暗发力。“1314数字恋爱公路”、“亲爱的院子”精品民宿、“山野中餐厅”等项目,同时开始打造。
发展项目一经确定,王振山带领两委人员开始不分昼夜工作。他们白天跑各部门办审批手续,解决项目的现场问题;晚上回村里,到村民家里协调占地工作。
合作社成立需要注册资金,村集体占股必须超过51%,入股方案一经公布,得到村民的积极响应。原本打算如若村民入股资金不够,再筹集外部资金,结果不到两天,村民们就把200万元入股资金筹集完毕。
这就是民心!
村委会副主任赵玉锁感叹道:“王书记,咱们这工作每天和打仗一样,一会儿也不拾闲。”王振山说:“对!咱们就把困难当成堡垒,解决一个问题,就是攻下一个堡垒。”
这一年,作为“石家庄市乡村振兴领头羊”的王振山,在鹿泉区支部书记大会上做典型发言,他的工作经验,得到大家交口称赞。
五
冬去春来,这样高强度的工作持续了大半年。一天早晨,妻子突然发现,坐在对面吃早饭的王振山,两鬓间生出许多白发,她不由得两眼湿润,说道:“你得悠着点工作,再好的身体,也经不住这样熬油点灯。”
2022年国庆节,秋高气爽,阳光正好。岸下村以崭新的姿态重新迎接八方来客。
“1314数字恋爱公路”以新颖的设计,成为流量爆点,抖音话题日浏览量突破千万。岸下村成为了网红热门打卡地,仅国庆期间,就接待游客35万人次。
岸下村一夜爆火。王振山想到游客多,但没想到游客会这么多。他路过村民王淑花卖冷饮的摊位,随口问道:“买卖怎么样啊?”王淑花眉开眼笑,悄悄地说:“书记,不瞒你说,这几天,卖了三万多块,光矿泉水就进了十来回货。”
新开张的山野中餐厅,六口大柴锅“咕嘟咕嘟”炖着大锅菜,香味飘过半条街,中午的生意火爆,好吃不贵,忙得老板娘脚不沾地。一天下来,光是大锅菜就卖了五千多块。
新打造的“亲爱的院子精品民宿共八套,吸引了各地游客。特别是陆号院,原是一个典型的四合院,这次提档升级改造成了清幽的苏州园林风格。一进门修竹若干,院内有一泓清泉,岩石错落有致,南面引入泉水建造了“井泉私汤”。整体布局合理,环境舒适雅致。
北京、天津、山西等地的游客,有的全家一起来鹿泉旅游,就选择在岸下村住宿,体验“抬头看得见星星,耳边听得到虫鸣”的乡居生活。
发展民宿,盘活了闲置院落,各个民宿配备的管家,都是经过星级酒店专业培训的本村村民。山野中餐厅的餐饮服务人员,也是本村村民,每月都有稳定收入。
村民以文旅为依托,也开拓自营项目。很多在外务工的村民,看到家乡的巨大变化,也返回村里创业。村民高德胜回乡后,将自家的房子改造成民宿,一年就赚了15万元。村民王锁祥返乡后,建立了六个蔬菜大棚,每年收入达到16万元左右。
岸下村家家户户吃上了“旅游饭”。
2022年,各个文旅项目为村民提供了200多个新的就业岗位,村民收入大幅增长。入股分红拿“现金”、本村务工领“薪金”、出租房屋赚“租金”、农作物销售得“现金”。这“四桶金”,让岸下村的村民实实在在感受到钱包鼓起来的喜悦。
岸下村整体文旅产业有了名气,就有人愿意投资项目。这年冬天,北京冬奥会召开,冰雪运动盛行,岸下村又借势打造出“1314梦里雪乡”项目。大人和孩子都玩得不亦乐乎,冬季的岸下村,又火了一把。
王振山带领村党支部,探索出乡村振兴的“岸下实践”经验,被河北省委组织部列为农村党组织书记“万人示范培训”发展集体经济专题观摩点。省内外各类团体来考察、研学的络绎不绝。这一年,王振山被评为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
2022年,岸下村卓源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收入20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84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4万元。岸下村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
这一年,党的二十大召开。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令王振山深感鼓舞和奋进。
六
每年打造一个新热点,是岸下村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策略。
王振山真切感受到短视频带来的网络流量和网络力量。在村民代表大会上,他强调,“我们的思想必须紧跟新时代发展潮流,紧紧抓住网络流量红利。”
2023年,“魔堡C·Park微动力游乐场”项目签约,项目方策划、资金全部到位,但土地一直无法审批下来。尽管项目用地为非耕地山地,但转为商业用地需履行严格审批程序,各管理部门对此十分慎重,导致手续迟迟未能获批。
王振山多次往返省城与鹿泉区,奔走于各部门沟通审批事宜,一次未果就跑第二次,第二次受阻就跑第三次。管理部门办事人员外出公干,不在单位,王振山带着卫星地图和村民联名信在门口等,终于争取到十分钟的汇报机会。他诚恳地说:“给老百姓创造个挣钱的机会,不容易。这个项目能盘活荒坡闲地,还能带动村里近百人就业。”这番话打动了审批人员。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项目用地审批顺利解决,如期开工。
这年夏天,“向往的农场”吸引了众多亲子家庭,“520糖果街区”成为年轻人新晋打卡点。
11月,河北省“和美乡村建设现场观摩会”在岸下村召开。岸下村被确定为“耕耘者振兴计划”河北省乡村治理骨干研学培训观摩示范基地,累计承办多期研学培训。
这一年,王振山被评为“河北省千名好支书”。
2023年,岸下村七个项目累计接待游客120万人次,村民农产品销售收入66万元,合作社直接收入280万元,集体收入同比增长35%。
2024年,岸下村“魔堡C·Park微动力游乐场”一开业,就成为旅游热点,至今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运营状态。
岸下村干净整洁的环境,规范有效的乡村管理,淳朴的村风,厚道的乡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项目。“OU窑烤面包”“岸乡居咖啡坊”“大疆无人机科技小院”等项目,在周边多个村庄考察后,最终选定岸下村,以整院承租的方式落户。这些项目均为口碑品牌,庭院设计高雅,主理人自带粉丝流量。其中“OU窑烤面包”,作为河北省唯一一家窑烤面包店,国庆假期正式对外开放,一经开业,就成为热门打卡地,游人如织。
岸下村乡村旅游,产业链日益完善,村集体经济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这年,岸下村接待中央组织部调研、省农业农村厅培训、石家庄市纪委“三资”管理现场会等各类观摩活动百余次,进一步推动了岸下村发展历程的广泛传播与经验分享。
春暖花开又一年,2025年,岸下村全域被国家旅游部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被中央精神文明办授予“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
七
一进岸下村村委会的小院,就能看到五个醒目的红色大字“永远跟党走”。
在村委会的墙上,一边是“村两委干部职务及分工”“岸下村五年工作规划”“2024年党建年会承诺事项”;另一边依次排列着“合作社概况”“主要做法”“项目展示”,内容清晰明了。
在王振山的工作日记里,写着这样一段话:“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我们要以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探索和创新乡村治理机制。凡重大事件均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讨论和商议。深化村民自治,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
从王振山当选村支书,至今已经十年了。这十年,从47岁到57岁,他的满头乌发大半已成白发。
这十年,是一个男人黄金智慧的十年。王振山把这十年奉献给了他的家乡岸下村,奉献给了他血脉相连的父老乡亲。他实现了最初的承诺:“让岸下村往好里变,往富里变。”
而他的村庄,已在历史上写满荣誉——“全国文明村”“国家3A级旅游景区”“河北省乡村治理示范村”“河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河北省美丽乡村精品村”“第四届河北省民俗文化名镇”“河北省森林乡村”“河北省示范妇女之家”“河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石家庄市人居环境优秀村”“石家庄美丽庭院创建示范村”“石家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示范村”“石家庄市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石家庄市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示范社”。
这些荣誉,为王振山的人生,做了最重要的背书。
这十年,岸下村从一个寂寂无名的小山村,蝶变成太行山下一颗光彩熠熠的明珠,成为千万人眼里的“诗和远方”。烟火人间,山河远阔,在新时代前进的洪流中,王振山带领岸下村在太行山下奏响了一曲嘹亮的奋进之歌,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乘风破浪、踏歌而行。
作者简介:
雪泥,原名霍静梅。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协会员,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现为河北省散文学会常务理事,石家庄市作协理事,石家庄市矿区作协主席。
石家庄市文艺创作服务中心主题创作投稿邮箱:wyczzx202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