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石家庄市文联“聚焦新跃升 展示新成果” 主题创作宣传展示
石家庄市文联“蝶变新时代 共鉴新成果”主题文艺作品选登(十五)文学作品
发布日期:2025-08-06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部门:石家庄文联     点击次数:132次


编者按:2025年是石家庄市文联成立75周年,市文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紧扣时代最强音,聚焦省会发展成就,积极组织“蝶变新时代 共鉴新成果”主题文艺创作采风活动。自活动开展以来,全市文艺工作者热烈响应,满怀热忱奔赴主导产业、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的最前沿,将对城市的热爱凝练成文字、丹青、光影,创作了一大批既扎根地域文化,又彰显时代精神的文艺佳作。现精选部分投稿作品分期展示,以飨读者。


太行慈母映山河
祖翠娟


黎明的钟声  江波/摄

晨光中,一棵粗壮的枣树上悬挂着一口钟。一名妇女站在树下,随着她挥臂用力敲击,钟声响彻四方,唤醒了男女老幼,唤来了胜利的曙光。

这幅饱含象征意义的照片摄于1942年,发表在《晋察冀画报》上。照片的主人公就是戎冠秀。

当年,随军记者江波到下盘松村采访,在戎冠秀家里住了一段时间。刚开始的几日,天刚蒙蒙亮,漫天的钟声就把江波从梦中惊醒。后来发现,这钟声既是指挥群众转移的报警信号,又是集合游击队员整装迎敌的战斗号角,还是平时催促全村百姓下地生产的动员令。

在黎明即将到来之际,这位高举木棒的敲钟者,不正是中国人民革命精神的化身吗?于是,江波举起相机,拍下了这个场景。

沿着滹沱河蜿蜒的河道行走,两岸的风在低吟。河水悠悠,曲曲折折地流。河水从来不爱说话,只管映照两岸的枯荣,映照那些来了又去的影子。

站在平山县下盘松村的老槐树下,望着远处太行山铁青色的轮廓,八十年前的烽火硝烟早已散尽,但那些被岁月浸润的故事,在时光里依旧闪着耀眼的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盘松村人淳朴里透着刚硬,温厚中藏着坚韧。男人们生得精瘦,皮肤被山风磨得粗粝,骨节突出,上山能追野狐,下地可扛石碾。女人们更奇,身形单薄,却能在陡峭山路上负重如履平地,背上的柴垛高过人头也不见喘息。这样的筋骨,这样的心气,在那动荡年月里,注定要熬炼出些惊人的故事来。

1937年的深秋,石家庄沦陷的消息传来。下盘松村的炊烟里混着焦糊味,老百姓背着包裹在村口打转,戎冠秀一家不知何去何从。

直到那首带着热血的歌声撞进耳膜——“向前走,别退后,生死已到最后关头……”八路军来了,穿着灰布军装的战士们背着枪,鞋面上还沾着山西五台的泥土,滹沱河畔的抗日烽火燃起来了。

希望,生命的火种。戎冠秀望着战士们年轻的脸庞,心里升腾起了希望。从此,她家的大锅灶就没停过火,金黄的玉米饼子香气混着草料的清香,从木格窗飘出去,成了村里最温暖的信号。八路军需要粮食,她带着妇女们挨家挨户收;需要草料,她领着村民们漫山遍野割——太行山的风卷着她的粗布衣衫,却卷不走她眼里的坚定,她说老百姓的盼头就在这支队伍里。

1938年的秋夜,煤油灯在窗纸上投下一个晃动的影子。戎冠秀握着鞋底的针,指尖已经磨出了硬茧,后半夜的山风从门缝里钻进来,她感到阵阵凉意。四千双军鞋,十天期限,这是党交给的任务。她抬头看看土炕上堆着的布料,又瞧瞧趴在桌上帮着记账的儿子兰金,女儿荣华正抱着剪好的鞋样打盹,发梢还沾着碎布渣。整个村子的妇女都在熬夜做军鞋。

鞋底的麻绳要纳得密,针脚要齐,戎冠秀挨家挨户叮嘱,自己也暗暗要求自己:每天必须完成五双军鞋。一天夜里实在太累,头栽到煤油灯上,头发燎出了焦味,她却只是用冷水揉了把脸,又借着灯光继续穿针引线。第十天,毛驴车装满军鞋的时候,她摸着鞋底密密麻麻的针脚,笑得像开得正美的山菊花。

1943年,驻扎在平山的八路军战士与敌人展开激烈的反“扫荡”斗争。呼啸的子弹划破寂静的山路,惊起林间飞鸟。

戎冠秀上山查探敌情。忽然,看到一个晃动的身影,是一名受伤的八路军战士!他的胳膊鲜血淋漓,染红了衣袖,在山路上艰难地挪动着脚步。戎冠秀赶忙冲上前搀扶,为保护八路军战士的安全,她决定将八路军战士送到小西凹附近的山洞。到了洞口,只见洞口高悬,战士却无力攀爬。戎冠秀蹲下身:“快!踩着我的肩膀上去。”八路军战士不忍,两眼含泪,戎冠秀一再催促,他咬了咬牙,最终还是蹬上了戎冠秀的肩头。戎冠秀深吸一口气,用力慢慢站起来。但还差一点才能进洞,这可怎么办?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枪声越来越近。戎冠秀略略喘了口气,双手紧紧攥住八路军同志的脚跟,用尽全身力气,靠着石壁,猛然向上一顶。八路军同志迅速伸手抓住了洞口边的一个石棱,一努身钻进了洞口。看着八路军战士安全藏身,戎冠秀心里终于踏实了。

硝烟散去,岁月更迭。

下盘松村的老槐树又抽出新芽。当年戎冠秀居住的房屋依旧静静伫立,历经风雨却未改旧貌。油灯下,她缝补的身影,已永远定格在太行山上,成为令人动容的永恒画面。

风从山谷里吹来,带着新麦的清香。当我摸着山壁上隐约的弹痕,忽然懂得,军民鱼水情不是写在纸上的文字,而是一个又一个像戎冠秀这样的普通人,用一针一线的坚守、一步一喘的奔赴,在血与火中织就牵挂,在山河间种下信念。

暮色渐浓时,村民的歌声从远处传来,调子里依旧透着股子打不垮的韧劲儿。恍惚间,我看见戎冠秀揉着冻僵的手,在煤油灯下纳鞋底,她的影子被灯光拉长,越过八十年的时光,与漫山遍野的映山红一起,岁岁年年,开得炽热。

太行山依旧巍峨,滹沱河依然流淌。

山水不言,却记得这位母亲。

 

作者简介:

 

祖翠娟,女,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任石家庄市作家协会秘书长。著有《戎冠秀:子弟兵的母亲》《让女孩走出大山的校长妈妈》《草原之子向太阳》等,曾获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石家庄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第十七届石家庄市文艺繁荣奖,作品入选2023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石家庄市文艺创作服务中心主题创作投稿邮箱:wyczzx2023@126.com


石家庄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石家庄市普惠路8号
邮编:050000
邮箱:wlxcb66538603@163.com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0 石家庄市文联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018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