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庆祝石家庄市文联成立75周年,回顾我市文艺发展的光辉历程,赓续城市历史文化血脉,展示石家庄文艺评论的光荣传统和丰硕成果,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即日起推出“中国文艺评论中的石家庄”系列宣传展示活动。其中,既有老一辈作家艺术家身处历史坐标系中的思辨回响,也有中青年文艺评论工作者站在时代潮头对现场与实践的理论思考。现陆续选登,以飨读者。
本期推出新中国第一位工人剧作家、石家庄市铁路工人魏连珍为其多幕话剧《不是蝉》写的创作阐述,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
《我怎样写<不是蝉>的》
魏连珍
“《不是蝉》作者魏连珍同志”,这样的称呼我实在不敢接受。因为创作这个剧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力量。我原来是一个拿锤子的检修车辆的工人,只不过在初级小学念过四、五年书。在旧社会里,我是一个最受压迫的穷工人,时常被人瞧不起。自从石家庄解放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的政治觉悟才逐渐的长进了。
一幕一场 咱们工农是一家
因为阶级的觉悟,更感到解放前的痛苦。所以我愿意团结大家,提高生产。在一九四九年红五月生产竞赛时,我听见少数工友因为对竞赛不大习惯。容易发一些牢骚。虽然我不是负责教育工作的人,但我不愿意眼看部分工友有落后情形,而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所以我打算用文艺方式来团结和说服落后工友。在我初写这个剧的时候。就只是以改造落后分子为主题,后来我又一想,写一次剧必须发动一次演员,最好写一次能解决几个问题。我工作很忙,不能时常写剧。所以我又想把生产竞赛的过程也演在舞台上,同时,剧中也要表扬积极分子。因为我们段演过些小型节目,工友们都觉得看着不过瘾,为了使工友们满意,只得写大型的。我有了这一些想头以后,就从各方面想材料。首先我找到了落后的原因:一、不肯学习;二、在解放前比较一般工友生活好;三、受旧社会遗留的坏思想太深;四、接近二流子太多。我想到了这几种原因后,觉得一定要找一个积极分子和他作对比。积极的原因一定是和落后的相反的。但是我又想把生产搬演在舞台上,好使观众看的明白些。但是生产种类很多。积极工友也很多。究竟演哪一种工作和哪一位积极分子呢?本来,生产工作一般的除去车辆就是机器。都不容易表演在舞台上。只好演一个铁匠还比较容易些。同时铁匠组里的白师傅也非常积极,团结互助各方面都很好,技术方面也很高。我拿定了主意,一定要写白师傅。但是落后分子写谁呢?恐怕写谁谁也不乐意。所以我把各种不同落后的表现,写在一起。但是又怕写那一组的工作种类,那一工作组也不乐意。所以我找到铁匠组里白师傅和他谈了谈,说明演戏是为了提高生产,打算把一个落后工友写在他们这组里,对写剧本就有很大的便利。他很爽快的答应了我的要求。他说:“没关系,你写吧。我们组里没有意见。”
一幕二场 加紧生产 支援解放战争
一幕二场 咱们工人家属也擦车来了
这天中午大家利用吃饭时间,坐在场内的树荫下面讨论工作问题。正在讨论的有趣的时候,忽然树上有一个麻蜘蟟(蝉)唧唧……的乱叫。大家一致的讨厌它,“去……去”的轰它。它当时住了声,大家随即讨论。刚要发言,它在树上又叫起来了。大家都笑了,仍旧“去……去”的轰它。可是当它每次住了声,大家又要接续发言的时候,它又叫起来了。这样一连四五次后,大家实在忍不住了。我段工友白宝善爬上树梢,把它给捉住。当时我心里这样想:这个蝉实在是吃了爱叫的亏。如果蝉像蜜蜂一样的能制蜜,又会唱,一定会受人的爱护。有些人只顾自己任意享受,不管别人的生活,不知道反省,还不是和这只蝉一样吗?所以我又想把这只蝉表演在舞台上。但是要写生产剧,怎么能和蝉连在一起呢?所以我想了一个法子,用一个人的外号来表示。但是为什么要有人给他起这个外号呢?又想了一个办法,用字音相同来引起。所以剧中马顺保叫成麻蜘蟟。后来我又一想,我不应该说工人是蝉。所以剧名叫作《不是蝉》。我有了这些想法以后,就再去找了些模范事迹。譬如在业余时间装修十辆大破车呀,安装一百四十四辆低边车呀,从废铁堆里找螺丝呀……我就把这类工作写在里面。
二幕二场 说 棉花列车是谁放的火
我先介绍安装低边车的用途吧。就是在一九四九年修通京汉路的任务下,要用低边车拉石头碴子作路基。那时虽有低边车,但少的很。如果用高边货车拉石头碴,很容易影响运输。再说装卸石头碴的时候,也太费工。所以我们段号召全段员工在业余时间安装低边车,并且限期完成。又因当时没有螺丝,如何安装低边车?虽然可以请求路局发螺丝,但是时间要超过,不能按期完成。所以大家想了个解决临时困难的办法。大家一齐要求让大碎铁堆(废铁)翻身,结果翻出许多螺丝,并且从中还找出很多的成品来。我想这件事应当介绍出去,使别的厂段也来注意废铁堆里有成品。
三幕一场 团结起来 为新民主主义而奋斗
另外关于白师傅诉苦的场面,本来是我段曹师傅的实事经过。但是为了使这个剧效果更集中些,写在白师傅的身上了。在我未开笔以前,我先想了想我段演员的多少,每个演员的性格,和每个演员的演技能力。我必须照顾到演员方面,因为我们业余剧团和专业剧团不相同。我们的女演员只有四个,你写多了或少了都不行。如果写了两个女演员的戏,那么不能参加的女演员,恐怕就有意见。“让她演就不让我演吗?”当然,这样照顾对写剧是很不方便的。但是我为了使这个剧团初步的巩固起来,不得不照顾。还有,剧中女演员的词句很少,这是因为女演员文化太低,她们在业余时间还要参加学习,我怕影响她们学习。所以词句都很少,使她们容易记住。
三幕二场 咱们工人有力量
这个剧的故事非常不集中,也有个原因。为了照顾摆布景,写成了二道幕前边一场,后边一场。这样前一场后一场的推换,可以有时间摆布景。反正演二道前边的场面,不用布景。可是这样一来剧情就不集中了。
三幕三场 螺丝
本来这个戏想不到会演到别的地方去,只是为了在我们段里遇有晚会时,作为联欢演出的。但是也不是不愿意让别人看。恐怕人家不爱看。后来这个戏在我们段里演出后,想不到会被旁人重视了。啊呀!我真觉着奇怪的很。我本来没写过剧,就像是个鸭子一样,哪会学鸟唱呢!一定唱的不好听吧?说实在的,这个剧原来经过三四次的修改,在排演当中我段全体员工一致的协助,演员们都发挥了每个人的创造天才。集体提出意见随时修改。再加石市文委会洪涛同志和任桂林同志帮助修改和指教,才有了今天演出的成绩。我希望大家不要拿我一个人当作者。《不是蝉》的演出是大家的力量。我好像是个小孩子学挖菜一样,不懂得菜类的营养,也不懂得哪类菜适合同志的口味,只不过是连泥带水的挖来罢了。希望爱吃我的菜的同志,加以挑选和调和,更希望告诉我下次挖菜的方法和应注意的几种菜,这样我们吃了下来才能得到营养。我要向老前辈们致敬礼,向帮助我们的同志表示敬意,并希望大家永远的帮助我们,使我们工人文艺战线不断的发展与提高。
三幕三场 向劳动英雄学习
(原文发表于1950年5月7日《人民日报》第5版)
魏连珍
魏连珍(1919年—?),新中国工人文艺创作先驱者、剧作家,河北获鹿(今鹿泉)人。幼年家贫辍学,11岁入厂当徒工,后成长为技术工人。石家庄解放后,他以工人翻身当家做主人的激动心情,提笔歌颂党和新社会,在1948年底写出了《解放》《归来》两个小剧。
由新华书店发行的《不是蝉》
1949年,为配合石家庄铁路车辆段的红五月劳动竞赛,魏连珍创作了三幕十四场话剧《不是蝉》。该剧描写了1949年五六月间石家庄工人生产竞赛的情况,讲述了落后工人思想转变的过程,通过“促先进、帮后进,齐心协力进行劳动竞赛”,表现和赞美了工人在劳动竞赛中树立的主人翁意识。《不是蝉》获得了很大成功,当时流行这样一句话:“农民看《白毛女》,工人看《不是蝉》。”
《不是蝉》公演剧照
《不是蝉》曾先后在石家庄、北京、太原、上海等地演出,受到工人和文艺工作者的普遍欢迎和好评,并荣获1950年河北省首届文艺作品评奖甲等奖。《不是蝉》剧本由新华书店发行单行本,成为新中国工人文艺的标志性文本。
由新华书店发行的《不是蝉》
魏连珍1948年被选为石家庄车辆段工会宣传委员,1949年被选为石家庄市人民代表,1950年调任石家庄铁路分局工会宣传干事,1951年被选为河北省政协代表。之后他先后在北京、安徽合肥、山东济南等地铁路系统从事文艺创作或指导工作。魏连珍以工人身份开启戏剧创作之路,开创了工人阶级自主书写时代风貌的先河。其作品以“工人写、写工人”的创作路径,为社会主义文艺“百花齐放”方针提供了鲜活案例。
《不是蝉》单行本的目录
《不是蝉》中的石家庄市文工团演员表
(插图来源:《人民画报》期刊、河北画报社微信公众号“河北画报”、微信公众号“罗霄山上”、孔夫子旧书网)
编辑:赵登文、宗肖君、封浩
审核:谷雪、李硕
监制:王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