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文艺评论中的石家庄
中国文艺评论中的石家庄 | 郎绍君 革命人的精神足迹——读陈因《耕余集》
发布日期:2025-06-25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部门:石家庄文联     点击次数:18次

                          

 

编者按:为庆祝石家庄市文联成立75周年,回顾我市文艺发展的光辉历程,赓续城市历史文化血脉,展示石家庄文艺评论的光荣传统和丰硕成果,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即日起推出“中国文艺评论中的石家庄”系列宣传展示活动。其中,既有老一辈作家艺术家身处历史坐标系中的思辨回响,也有中青年文艺评论工作者站在时代潮头对现场与实践的理论思考。现陆续选登,以飨读者。

本期推出文章《革命人的精神足迹——读陈因<耕余集>》,作者郎绍君,中国近现代美术史论与批评的权威学者,陈因作品艺术价值与历史定位的重要评析者。

  

《革命人的精神足迹——读陈因<耕余集>》

郎绍君

我在天津学习工作二十余年,知道陈因是美术界一位朴素、内行、头脑清晰、慎言慎行、有亲和力的领导,近读其《耕余集》,得以看到他的书画和相关文献,方知他也是一位有天赋与成就的书画家。他谦逊地说:“一生为党工作,书画不过是‘耕余’。”我想,20世纪的许多艺术家,把人生系于“革命”二字,作品的“耕余”性质,实在是现代美术史的一个重要现象。



陈因《耕余集》书影

陈因6岁读私塾,继而入新式小学、师范学校,又历经西安漫画木刻学习班等培训,于1940年初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直至1946年离校,在学期间,曾先后实习于延安留守兵团,入鲁艺工作团参加抗日宣传、“反奸清霸”、组建晋冀鲁豫边区文联诸工作。1947年后,在河北、山东等地参加土改。总之,在整个1940年代,他就学于“小鲁艺”,践行于“大鲁艺”,创作了大量漫画、壁画、插图、宣传画和主题画,成长为出色的革命文艺战士。



陈因 1950年任石家庄市文联副主任


陈因在鲁艺美术系时,院长是周扬,系主任先后是王曼硕、蔡若虹,教师有王式廓、马达、华君武等。王培元《延安鲁艺风云录》一书记载说,“美术系是正规化、专业化的,开设的课程有《中国新美术运动》《美术概论》《西方美术史》《中国美术史》以及素描、自由创作、透视学、解剖学、构图学、色彩学、漫画、木刻、雕塑、图案等。陈因的《在工作中学习》一文也记述说,鲁艺的教学很开放,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可以选择老师。他在鲁艺学习了6年,有高水平的教师指导,基本功扎实,创作也出色。画集收入的作品就是证明。

《素描组像》创作于1942年至1949年间,纸质,以铅笔、炭条画,有线性素描《延安农民全身像》《抽烟的老农》《杨家岭老农》等,光影素描《武安老农》《正在学习的男孩》等,线与光影相兼的素描《微笑的老农》《长治民间艺人》等。这些素描,结构严谨,形神兼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可以见出王式廓素描画法的影响,其中《抽烟的老农》《杨家岭老农》《穿花衣的女孩》等作,皆以线为主,略加结构性块面,神态逼真,尤其透出画家把握形象的才能。

《参军》,钢笔画,1946年。描绘边区百姓送别参军青年的情形。全图主要描绘三组人物:居中一组和左边一组画老人与参军青年说话,右边一组画端水倒茶者。画中人物都安详平和,儿童笑玩其间,揭示出土改后的北方农民在战争中担当责任的情态。作品全以钢笔勾画,线描与灰黑色调穿插,空间层次分明,显示出画家把握人物群像的能力。



陈因作品《焚毁旧契》


《焚毁旧契》,钢笔画,1947年。曾参加1949年全国文代会美术作品展。此图描写分得土地的农民在地主家院子里烧毁旧地契的情景。全图以焚烧烟火为中心,右边一组,以坐在中间位置的干部为中心,左边一组,以撕烧地契的老农为中心。男女老少16个人物,都兴高采烈。40年代后期的土改,是中国社会革命的一件大事,解放军由此获得广大兵员与物质后援,迅速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品抓住了人物的激动特色:撕旧契、喊叫、说笑、燃烧的烟火,都取动势,且动而不夸,没有虚张做作。这是真实的叙事描写。作此画前,陈因刚参加过土改,心头还凝聚着从农民那里感染到的兴奋。与《参军》相比,这件作品更成熟而有深度,结构多样统一,人物形象生动,应属解放区绘画的一件杰作。



陈因作品《农民服务所》


《农民服务所》,钢笔画,1948年。曾发表于《石家庄画报》,荣宝斋木版水印发行。1948年,陈因到石家庄市任职。石市解放不久,城市管理机构还不健全,“农民服务所”乃应急服务机构,相当于政府为农民开办的集市。作品的场景是服务所大院,画面中心的两人,一个正解卸麻袋,一个忙过来应答。画面左侧,有一穿围裙的工作人员送来热水,旁边一老一少正说话,再远处还有牵驴的,举手打招呼的人。画面右侧是一组给麻袋过称的人。远景为房屋和天空。这是一件描绘日常事务的力作,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在寻常中记载着不寻常——一个始终以农村为根据地的社会革命进入城市的历史一瞬。作品结构复杂,叙述性更强,更注意人物身份和细节的描写,可算是与《焚毁旧契》旗鼓相当的姊妹篇。

与油画、中国画、木刻版画相比,钢笔画的价值容易被忽视。作者在艰苦的战争环境坚持钢笔画,一是为了时效性所需的简便,二是为了充分发挥个人特长。革命之用与个性之选相统一,才达到了如此出色的水准。战争年代的这类出色“小作品”,值得美术史家给予充分的关注。

《大家欢喜》插图,1947年。这是为曲子戏《大家欢喜》戏本画的插图,仅留七幅印刷品。从这几幅小画,可以大致窥见这类作品的特征:戏剧的叙事性,连贯又相对独立的组画性,近于延安木刻般的人物造型,简洁、质朴、明朗的绘画风格。它们显现了插图作者的艺术个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鲁艺画家群体的艺术风貌,折射着“解放区”这一革命共同体的精神特色。

新中国成立后,陈因从一个文化战士转变为天津市文化管理者。他在职务工作之外,也以绘画的方式努力“表现新的人民的时代”。进城之初,创作了《出发之前》《深厚的友谊》《志愿军战斗英雄向朝鲜人民讲胜利故事》《拾麦穗》《报矿》《地质勘探组画》等主题画。形式上有素描、白描、新年画,主题或为“抗美援朝”,或为新人新事,或为工业建设。其中《地质勘探组画》由《上山之前》《多好的山,多好的水》《同志,前面就是小孤山》《正午》《矿场的早晨》五幅构成,是最用心之作。陈因似无地质勘探的经历,但他知道新中国急需开掘矿藏,以应对富国强兵之求。他借助于想象,将地质队员热爱祖国山川、辛勤劳动、向民众请教等内容做了清新的诗意布陈,以表达对开发地下宝藏的真情企盼。《报矿》是一幅新年画,描绘山区民众给地质勘探队送矿样的情节,全画以地质队员听老农诉说的情节为中心,刻画了他们的身份、姓别、年龄和姿态,再一次展示了陈因把握人物群像的能力。



陈因作品《志愿军战斗英雄向朝鲜人民讲胜利故事》新年画


陈因作品《拾麦穗》新年画


陈因作品《报矿》新年画


50年代中期以后,陈因又陆续创作了水粉画《捉麻雀》,钢笔素描《钢铁工地》等。1958年,以中国画家身份访问波兰,用铅笔和钢笔画的写生,总名曰《波兰印象》。有人物,有景物,有笔线勾勒,有黑白块面,大抵介于速写、素描之间,其中人物画相对熟练生动,景物略次之。从画题如《船厂工人》《炼钢厂》《下地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地》《列宁故居》《列宁博物馆》《列宁工作室》等,可知即便写生之作,也重视题材选择,重视其政治内涵。

出于政治与新文化建设的需要,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倡并大力发行“新年画”“连环画”和“宣传画”。作为市美协的主要负责人,要管理职业画家,也要指导“工人文化宫”的业余美术队伍,在保证专业、业余作者都纳入国家化文化政治运作结构的同时,还要身体力行贡献作品。由于缺少时间,缺乏感同身受的生活体验,他们积极为政治服务的新作,难免失去四十年代作品那种亲切质朴的特质。

1984年,正当“新潮美术”运动初露端倪之际,陈因从天美院长任上退休,从繁忙公务中解脱,有了自己掌握的时间。他不再画为政治服务的素描和年画,也不再画人物,而是回归传统,转向书法和花鸟画。一方面,他和多数退休干部一样,作品有了休闲自在和自娱性质,另一方面他有过鲁艺时期的专业训练,新中国时期的创作经验,这都是一般“老干部画”所没有的。那么,他退休后的“耕余”之作,有怎样的变化和特点?譬如,他是否离开了革命美术呢?

陈因擅书,从他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写的硬笔字,便可看出书法上的“童子功”。原来他幼时读私塾,在县立高等小学读书期间(19271936)一直临池学书,写过欧阳询、柳公权诸家及魏碑。儿童少年是一生习书的最佳年龄,其间培养的书体结构与用笔训练可受用一生。在战争年代和新中国前期,虽淡化或失去了作为文字传播工具的毛笔书写,但硬笔书写保持了结体与笔画的方法。退体后重操毛笔,就像会游泳的人久别游池,一旦下水就能较快找到浮游的感觉。


陈因作品《书画二帧》


《耕余集》收入的行草,笔画自如,意态通达,能方能圆,情韵和畅。读其画,如见其人。陈因幼年临写的应主要是唐人与北碑真书,晚年行草,功夫不在临古,而在抒写性情、表达认知。如真书《阿房宫赋》,字形端正,笔力清刚,介于北碑与欧阳询之间,让人想到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风骨内柔,神明外朗”的韵致。其行书,如为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所书“前事不忘犹疾首,居安思危更奋发”,杜甫七律《咏怀古迹五首之三·明妃村》,联语“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煮沸三河入江水,心静一杯西乡茶”等,似可见出于右任行书“字势跌宕,拙朴老健”的风神。

古人说,书,心画也。退休后的陈因,很少再参加各类社会活动,以宁静淡泊之心,享受着以笔墨抒怀之乐。从这些书法,我们知道他仍然关心着时事、记忆着历史、观察着世道人心。如书杜牧《阿房宫赋》尾段“灭六国者六国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感叹国家、民族兴亡的历史;书陈继儒联语“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表达人生达观态度;书郑板桥题画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表达坚韧的追求精神;书写李大钊、董必武、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毅等的诗句,表达对老一代革命家的敬重和怀念;书近现代文化名人如梁启超、鲁迅等的名句,抒发对文化、人情、世事的识见,而每遇建党、建军、纪念长征胜利、抗战胜利的日子,则书写如“团结奋进,正义必胜,改革开放,国富民强”“开拓迈进”“雄风犹在”之类短语以宣示与时俱进之意;而多出于自作之句如“时沉时起瞬间过,说是论非岂可全。老汉归田不解甲,丹青伴我渡余年”“花在山外开,月是故乡明”“梅放春前花如玉,菊开秋后色似金”“青山不老黄昏颂,翰墨飘香夕照明”等,则抒写出一个革命者的怀乡、晚晴、老当益壮的道德情操。这些书法及相关文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革命老人在新时期活跃的精神生活。但我相信,这些书法文章所显露的,只是冰山一角,进入新时期的陈因,对于人生、革命、历史、艺术,一定有更多更深的回顾与思索。



陈因作品《暗香浮动月黄昏》纸本设色


陈因退休后重拾画笔,改画花鸟。对他来说,不乏造型与认知能力,需要提升的是对笔墨、色彩与韵致的把握。在认知中国画方面,早在1960年代就写过评论画家刘奎龄的文章,1980年代又评论过“天津二孙”。半个世纪以来活跃于天津画坛的国画家,他都熟悉。从画集可以看出,他的“耕余”以书法用力最勤,其次才是花鸟。在花鸟中,喜画葫芦、梅花、麻雀,旁及藤萝、牵牛、菊花、枇杷、丝瓜、老少年等。大体说,他的画题不贪多,有重点,是明智的艺术策略。



陈因作品《秋实》纸本设色


借物以寓人,象征以明志,是花鸟画的传统。陈因画《葫芦》,多题朱德诗句“腹中天地阔,常有渡人船”,对此,陈因当有切身的体会。梅花是他所画最多的,有一幅以“玉骨冰肌”为题,为纪念刘少奇主席百年诞辰而作,枝干高挺、红花绽开,写出了他的敬仰怀念之情。他常赠老友的梅花,多题“喜看老杆发新枝”,朴素而有深意。梅花之外,他还喜画雁来红(俗称“老少年”“老来少”),以“越老越红”四字题,比喻老干部对革命理想的坚守。总之,他歌咏自然美,也传递健康向上的精神境界。作品多疏朗简约、色调单纯、对比强烈,似乎借鉴了齐白石所创“红花墨叶”一派画法,至于画鸟,明显是受到了好友孙其峰的影响,不过,他将其峰先生的笔法苍劲转变成了自己的墨色温厚,诚为有选择见个性的借鉴。



陈因作品《越老越红》纸本设色


绘画以审美图像的方式,直接或间接承载人们过去的和现在的记忆。记忆关乎个人的精神历程,其生产过程会受到集体性和制度性记忆的制约,出现遗忘、变形、断裂种种情况,并演变为不同的精神倾向。在社会激烈变化的20世纪的中国,这一点尤为突出。陈因的“耕余”之作,清楚呈现出三个不同的阶段,记忆着那些难忘的或者已经遗忘的历史。艺术史要衡量艺术价值,也要看精神记忆的价值,以求呈现艺术史叙事的丰富性。陈因的《耕余集》以难得一见的书画承载着他的革命记忆和精神历程,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2015年冬至日于北京

(本文发表于《美术观察》2016年第4期)

 

郎绍君


郎绍君(1939— ),中国近现代书画史论泰斗、艺术评论家与教育家,新中国美术理论体系建构的重要奠基者。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河北大学艺术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文化部造型艺术成就奖评委、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主持编纂《齐白石全集》《陆俨少全集》等里程碑式文献,理论著作《论中国现代美术》《重建中国精英艺术》《现代中国画论集》系统梳理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流变,提出“非学校教育论”“笔墨本体论”等开创性观点。


郎绍君


在新时期美术史的构建过程中,郎绍君始终将石家庄作为革命美术的重要参照。他认为,陈因的“耕余之作”,不是创作余兴之笔,而是承载着革命经验的文化表达。为探寻这一表达的历史根源,郎绍君自20世纪80年代起,系统梳理延安鲁艺传统在晋察冀地区的延续与演化,尤其关注石家庄作为鲁艺美术精神的重要实践地。他提出,“革命艺术的地域形态,既受制度推动,也深植地方文化土壤”,强调应在本土语境中理解其意义。多年来,郎绍君通过著作、访谈与展览策划,持续推动石家庄美术记忆的激活与传播,为地方美术史的书写注入学术深度与现实关怀。



郎绍君著:《齐白石研究》《守护与拓进:二十世纪中国画谈丛》


郎绍君著:《现代中国画论集》《中国现代美术理论批评丛书·郎绍君卷》


(插图来源:中国书画报、美术观察期刊、光明日报、传记文学杂志、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

 

编辑:张宇航、张静生

审核:谷雪、李硕

监制:王文静


石家庄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石家庄市普惠路8号
邮编:050000
邮箱:wlxcb66538603@163.com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0 石家庄市文联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018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