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艺评论
王笑:展厅时代狂草书风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发布日期:2024-11-11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部门:石家庄文联     点击次数:193次

摘要:由于狂草书外向展示的空间需求,当代高大宽阔的展厅为狂草书提供了适宜的活动空间。展厅时代迎来了狂草书发展的契机,一方面近几年“狂草四人展”“当代大草十家学术邀请展”等高规格的草书主题展引领了当前狂草书创作风潮,另一方面狂草书创作涌现出一批青年作者,为狂草书发展注入了新动力。然而展厅中缺乏“狂者精神”的狂草书未免浅薄空洞,精神内涵的缺失导致时风更迭;国展评审机制造成当下狂草创作思维趋向理性;专业高校狂草师资亟待加强,成为狂草书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关键词展厅时代、狂草书风、狂者精神、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狂草书风与“展厅文化”审美的暗合

随着“博览会”形式的引进,展厅逐渐成为了当代书法展示的主要场所,书法艺术开始走出书斋,转向大众展示空间的探索。“书斋内书法是内向的,是一种渐入佳境的品嚼。而展厅中书法是外向的,是一种瞬间直入的直感式的欣赏”。随着中书协“展览体制”的建立,“展厅文化”受到国展作者等青年书家的追捧。而由于展厅快餐式欣赏与阅读功能的退化,文人学者更向往回归“书斋文化”。

刘熙载《游艺约言》中说:“书要有金石气,有书卷气,有天风海涛、高山深林之气。”

这象征了苍茫、文雅、狂放、静谧四种艺术风格。不同的书体的风格偏重不同,所适宜的活动空间也有所不同。“短笺长卷”的行草书追求“书卷气”,多孕育于书斋之内;“法书深刻“的摩崖造像则力求“金石气”,是由长期室外风化产生;而狂草书当如“天风海涛”,如“骤雨旋风声满堂”,更需要一个足够宽阔的展示空间。

《晋书》记载。“献之,字子敬,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工草隶,善丹青......尝书壁为方丈大字,羲之甚以为能,观者数百人。

题壁书与书斋尺牍不同,有明显的外向展示性,当时狂草书风虽未成熟就已经有了走出书斋的迹象。王献之个性张扬、狂放不羁,其“一笔书”更是笔势连绵缠绕,一气呵成。东晋时期狂草书风已初见端倪。

“迹来率府长史张旭,卓然孤立,声被寰中,意象之奇,不有不全其古制,就王之内弥更减省,或有百字五十字,字所未形,雄逸气象,是为天纵。又乘兴之后,方肆其笔,或施于壁,或札于屏,则群象自形,有若飞动,议者以为张公亦小王之再出也。”

张旭在王献之草书基础上更加恣肆,字法减省造成了阅读障碍,狂草书逐渐脱离实用功能,而成为一门纯粹的艺术。张旭在众人面前题壁挥毫成为其狂草书创作的常态。

“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同样怀素狂草被当时名流称赞并记录下来的,并非长卷名篇,而是题壁的画面。“长廊数十间”“小豁胸中气”暗含了狂草书创作需要足够大的释放空间。诗中怀素行为狂怪、甚至带有表演性质的博人眼球,外向展示的意图更为强烈,与书斋文化已背道而驰,遭到了蔡襄、苏轼等文人书家贬斥。但“满壁纵横千万字”对于欣赏者所产生的视觉震撼已不是书斋内短笺长卷所能比拟,才有了“四座喧呼叹佳作”的称赞。

题壁作为狂草书最重要的展示方式,很遗憾未能有书迹留存,我们只能通过文献记载了解当时风貌,这一遗憾随着明中后期巨幅立轴的出现得到解决。明中后期居室厅堂变得高大起来,个性解放思潮迎来了狂草书发展迎来又一巅峰。由题壁变为巨幅立轴,同样为狂草书创作提供了足够大的释放空间。立轴往往悬挂在厅堂中突显的位置,仍有一定的外向展示性,而并非简单的书斋自娱。通过对比王铎日常书稿与其狂草立轴可知,其狂草立轴理性色彩较浓,这与立轴示他性有必然联系。王铎狂草将二王笔法拓而为大,却不失精微,增加了线条中段的律动,夸大了墨色空间对比,满足了观众驻足远观的审美需要。王铎狂草更关注艺术表现,如他临写内容会出现丢字落字、混杂不清的现象,甚至完全摒弃了作品的阅读功能。

通过梳理狂草书风的流变,我们发现狂草书的审美性尤为凸显,高大宽阔的的展示空间不仅便于创作者性情的释放,更能彰显狂草书的气势,与欣赏者产生共鸣。“狂草独立于书斋,往往只有孤怀静寂。” 我们要正视不同书体的审美偏重,狂草更需要一个足够宽阔的展示空间,外向展示的“展厅文化”成为主流时,狂草书风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

二、展厅时代狂草书风的兴起

(一)以狂草为主题的书法展——狂草四人展

2006年中书协成立了各书体的专业委员会,中书协草书委员会率先连续举办了三届“墨舞神飞”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专业委员会系列活动,充分展示了当代草书大家各自的草书面貌,激发了大众对狂草书风的关注。接下来全国各项草书主题展目不暇接。如“狂草四人展”“行草十家展”“当代大草十家学术邀请展”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是先后由胡抗美、刘洪彪、张旭光、张学群、王厚祥共同参与的“狂草四人展”,引领了当前狂草书创作风潮。其中济南、南京展览开幕设有现场创作环节,观众人山人海堪比旭素题壁热闹景象。现场即兴创作充分调动了狂草书外向展示性。狂草书创作需要激越外露,情绪是由内到外自然迸发的,是自然宣泄的,外向展示是不可遏制的,这是狂草书创作应有的情绪状态。

我们从“狂草四人展”便可窥探到当下狂草书发展的前沿。明清以来狂草书多为条幅形式出现,除徐渭以外,其他书家的狂草书创作多从单字造型出发,兼顾上下字与行间关系,章法因字布局。而徐渭狂草从整体画面出发,“字内与字外空间互为表里,行距空间消融入字距空间中”,细枝末节甚至可以忽略。这种全局观给予当下狂草创作更多借鉴。当代展厅中作品尺幅横向宽度明显增加,相比明清条幅在章法布局上难度提高,“狂草四人展”中不乏几米高的横幅作品的出现。作者将行间疏密开合关系进行夸张,行间距或紧密无间,或遥望顾盼,满足了多行数大字行草章法的空间需要,打破了明清条幅行距相对秩序化的处理方式,章法布局更加生动,视觉效果更具冲击力和动荡感,整幅作品犹如一幅气势恢宏的山水画。同时“狂草四人展”也展现了受到日本现代书风影响的少字类作品,以现代笔墨、形式构成等手段表现狂草,为观众呈现出别样丰富的展厅效果。

古人对于狂草书的描写,常以自然现象比拟,如骤雨、雷电、落花、飞雪等。欣赏者面对一幅平面的书法作品并不容易体悟这些意象,而作品放置展厅立体空间下,欣赏者环顾一幅幅狂草作品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会直接给人以置身“骤雨”之中的感受。犹如2D到3D观影效果的转变。“狂草四人展”中条幅、中堂、斗方、对联等不同尺幅形式的变化,带来了“骤雨”忽急忽缓的视觉效果。四位书家个性不同的书风在欣赏者眼前交替出现,仿若在“狂风骤雨”中穿梭,“风向”的不断调整,在观众心灵深处反复激荡。这便是狂草书风与展厅审美结合下不可替代的魅力。

(二)青年生力军的涌现

据笔者统计,以狂草书风入展中书协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书法篆刻展的作者就有15人。90后成为了当前狂草创作的新兴生力军,之所以青年学子能成为狂草创作的新兴力量,是因为他们抓住了狂草书风与“展厅文化”审美暗合的一面,即大胆自由的外向展示。这些涉世未深的青年学子,正因为“年少轻狂”,有了一种初出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勇于表现、敢于展示,他们会将全部的热情与青春的朝气投入狂草书创作中,充分调动审美激情与创造力,激发狂草书创作的欲望,体现出自信满满的当代青年学子的风采。二届大学生展中几位作者的八尺整纸狂草作品气势恢宏,十分吸引观众眼球,如薛梅杰草书作品《清平乐·六盘山》取法倪元璐风格,用笔凝涩激越,篆籀气息跃然纸上,一位大学生能将苍劲老辣的线条书写的如此自然十分难得;再如黄琨智草书作品《落花图》通篇气格雄浑,章法饱满生动,充分展示了作者对空间布局的熟练掌控。

20215月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承办了一系列草书主题活动,其中“河北美术学院草书探索展”呈现了90后为主体的年轻一代58位河北美院学子的草书风貌,展览作品一临一创,其中包含取法张旭、怀素、黄庭坚、徐渭、祝允明、倪元璐、张瑞图、傅山、王铎、藤原佐理等不同风格的狂草作品,以前人为基同时具有了个性化的审美表达,充分诠释了当代青年作者对经典狂草书的理解。

不同年龄阶段学习狂草,呈现的风格面貌有所不同。厚积薄发固然可贵,而对于“狂草”书,趁年轻解放艺术天性,随着成长再慢慢沉淀不失为一种尝试。沉淀包含对线条空间的磨练,更重要的是文化学识,生活阅历等字外功的增加,而这些也正是青年学子所缺乏的。二届大学生展中不少作品受到了时风影响,如朱海波草书作品《唐多令·惜别》结字风格有明显的时人影子,线条入纸不深,略有轻浮之气;再如王燕草书作品《画禅室随笔》错字漏字连篇,其中“余”“鲜”“皆”“断”等字法不准确,“余”字重复两次失误,表明了作者对该字法运用不甚了解,“前人作书不苟且,亦不免为名使耳”,此句漏掉“作”字,且“为”“名”二字顺序颠倒,作者完全忽略了文本内容的重要性。

一批青年学子的涌现,使我们看到了当下狂草书创作欣欣向荣的局面,而这些青年学子之后能否真正沉淀下来,向更远的艺术之路迈进,需要大家一起来见证。

展厅时代狂草书风面临的问题

(一)“狂者精神”的缺乏

狂草书的外向展示性并非一味地迎合他人,而是敢于向外表现自己个性、勇于对外展示的,一种不羁精神。刘梦溪提到:“中国文化里面其实长期存在狂者精神的传统。……有浪漫的诗骚传统,有绘画的大写意传统,有书法的狂草传统等等。”狂草艺术是狂者精神的外化。无论题壁还是厅堂长轴,古人狂草书外向展示的同时,也是作者本身人格精神的外向展示。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孔子为“狂者”作出了定义,“狂”“狷”与不偏不倚的“中行”不同,急促燥进或拘泥迂阔,均是真性情的自然流露,有着个人独立见解与独立精神。社会思想的解放会带动“狂者精神”的觉醒,“魏晋之狂”“盛唐之狂”“明末之狂”我们可以发现“狂者精神”最为活跃的三个时期,恰好是狂草书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而其他时期,如北宋程朱理学约束与元、清统治者对文化思想的钳制,导致士人“狂者精神”的缺失,故而狂草书风未能在当时成为潮流。“狂者精神”成为了狂草书发展的源动力。

魏晋时期思想解放,摆脱了儒术独尊的局面,形成了儒、释、道多元并立的文化格局,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任达狂诞之风蔓延开来,散发倮身、嗜酒成性。士人个体意识觉醒,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促进了文艺的迅猛发展,楷、行、草书体逐渐发展成熟,以“高迈不羁”的王献之“一笔书”为代表,增加了纵向笔势,连绵缠绕,魏晋时期成为狂草书风滥觞期。

盛唐政治经济发达,带动了文化艺术的全面繁荣,“我本楚狂人”的李白,“四明狂客”贺知章、“号呼狂走”的张旭、“狂僧”怀素彰显了盛唐以“狂者精神”为尚的时代风气。唐文宗更是下昭御封李白的诗、张旭的草书、裴旻的剑舞为大唐“三绝”。“狂者精神”成为了当时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狂草书也迎来前所未有的巅峰,《续书评》共记载唐代草书名家12,《宣和书谱》记载“草书僧”8,据统计李白、戴叔伦、窦冀等为怀素狂草赠诗作序的社会名流共计11,盛唐狂草艺术竟如此兴盛。

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狂者胸次”的王阳明与“其心狂痴,其行率意”的李贽贬斥程朱理学、反对思想禁锢,带动了社会思想进一步解放,推动了“狂者精神”再次成为社会思潮。“明代士人于狂者精神如同夙契”,该时期徐渭、祝允明、王铎、傅山、黄道周、张瑞图一生命运坎坷,屡受挫折,狂草书成为了他们宣泄愤愈的最佳方式。徐渭狂草的艺术高度更多的是内心深处“狂者精神”的支撑,看似粗头乱服、不见法度实则将狂草书的精神内涵表现的淋漓尽致。

随着改革开放,文化艺术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时代,然而无论“诗书礼乐“的传统文化知识体系,还是与“修身、治国、平天下”的胸怀格局,当下知识分子与之前“士人”已不可同日而语,处事圆滑被标榜为“准则”,“狂”一词更多被释为贬义。新时代思想的解放并未带来“狂者精神”的觉醒。中书协成立40年,书法艺术呈现现前所未有的热潮,展赛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然而大多创作者为了展赛成绩投机取巧、跟随时风,忽略了对创作背后的独立精神。近几年书法专业如雨后春笋在全国高校开设,为书法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动力,大部分青年学子同样缺乏独立思考,出现学生追随模仿老师书风的现象。以作品展示为核心的展厅时代,改变了传统书法的人书一体的模式,欣赏者难以透过作品窥探作者品性,导致狂草书背后的“狂者精神”被进一步抽离。怀素风、王铎风、黄庭坚风一批批展览时风的不断更迭,千人一面的现状造成狂草书的精神内涵消失殆尽。展厅中缺乏“狂者精神”的狂草书未免浅薄空洞,当狂草书创作缺乏灵魂支撑时,其发展已岌岌可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反复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便是对当下“狂者精神”的号召,唯唯诺诺、人云亦云的文艺工作者是不足以挑起“文化自信”的大梁的。对于当代书法艺术的传承发展,笔者建议为了激发创作者的“狂者精神”,中书协应进一步落实“植根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的十六字方针,尤其是“鼓励创新”、“多样包容”更能带动当下创作者独立思考的精神。高校书法教育应引导青年学子广泛涉猎,因材施教,鼓励其大胆表现、畅所欲言,最重要培养其独立审美的品性与健全的人格,而非迎合展览、迎合时风、迎合评审。只有“狂者精神”的觉醒,展厅中狂草书才能真正充实丰盈起来。 

(二)理性思维的固化

十二届国展评审结束后,陈海良先生发现:“近五年来,一向不被主张学习的黄山谷草书备受青睐”。通过笔者整理,十二届国展中条幅中堂形式的大字草书共118幅,而取法黄庭坚草书风格的有28幅,约占四分之一。除创作者缺乏“狂者精神”外,黄庭坚书风流行背后的具体原因值得我们进一步明晰。

黄庭坚与其他狂草书家相比,其草书风格多了几分“禅意”与理性,少了癫狂与外向展示性。书写速度较慢,讲究船桨入水之感。我们临习狂草也多是理性的,同样速度较慢,故取法黄庭坚草书更容易入手。黄庭坚草书线条强调中段提按,线性丰富凝重,满足了放大展示后远观的审美需求。从空间结构来看,黄庭坚草书讲究点线面与空间对比,以及上下字穿插挪让,降低了创作时字间关系处理的难度,故以黄庭坚草书风格创作,短时间训练便可达到临创转换的效果。

“评审面对大草作品,有时比较难以形成审美共识,尤其是几件有特色的、草书语言运用有追求、有审美表达的作品。”国展评审机制规定入展作品须得到多数评审投票表决,彰显了评审的公平公正性。率性自如的狂草书未免偶有瑕疵,导致评审各执一词,而黄庭坚书风,此类在理性思维下将矛盾对比关系处理和谐风格,更容易受到评委的一致青睐。笔者认为评审机制的改革成为近五年黄庭坚书风逐渐泛滥的重要原因。当下展赛中除黄庭坚书风外,其他狂草风格也呈现出创作思维过于理性的弊端,主要表现在空间处理程式化,将固定字法直接套用,理性思维一但被固化便很难突破。目前展赛评审机制导致当代狂草创作逐渐偏向理性,束缚了创作者的感性表达与自由展现。

笔者认为评审机制应进一步探索如何在保证评审公平公正同时,包容充满才情却偶有瑕疵的作品。最重要在于创作者要明晰,在强调外向展示的“展厅文化”下,狂草书创作要脱离固定的程式规范,不可拘一法,才能真正在狂草书创作中书写自我本心。古人多以奇景异象形容草书,可见其想象力之丰富,缺乏想象力的狂草创作是无法感染观众的,激发创造性才是当下狂草突破的重点。国展并不是狂草创作的最终目标,盲目跟风的学习最终会导致狂草习书之路将无法走得长远。

(三)高校书法专业狂草师资的稀缺

近几年书法专业如雨后春笋在全国高校开设,青年学子在展赛中频频崭露头角,为书法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活力,高校成为了推动当代书法发展的重要力量。有专家学者将书法专业高校分类成专业艺术院校类、师范类、综合类等,不同类型的教学偏重不同。笔者认为此分类方式,并不能明晰高校书法专业的具体定位,教学的偏重主要受学科带头人以及任课教师所擅长领域影响,教师专业水平对教学的进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笔者调查,绝大多数书法专业高校并不以狂草书作为教学重点,其原因有二,一是采用循序渐进的传统教学模式,大量时间用于夯实正书基本功,对于狂草书的课时安排较少。二是狂草书不仅技法难度较高,更需要放达的性情,对教师的个人素质要求苛刻,很多高校教师并不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对狂草书教学避而不谈。笔者认为艺术类专业应将解放学生艺术天性,激发艺术创造力作为教学重点。狂草书艺术表现最为丰富,在培养学生空间造型与线质线性方面具有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墨守成规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学生艺术创造的天赋,应根据学生兴趣因材施教,专业高校不应忽略狂草书课程的设置。

“狂草四人展”作者中仅有1人专职从事于高校书法教育工作,“当代大草十家邀请展”作者中仅3人就职于高校,大多数资深的草书书家未进入高校教育体系。当下草书创作领域并不缺乏有所建树的书家,而是高校缺少对草书创作人才的引进。近几年高校涌现一批热衷于狂草创作的青年学子,但由于擅长狂草的教师稀缺,很难保证为当下狂草书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笔者建议高校应适当降低教师招聘的门槛,是否能驾驭狂草书绝非一张学历所能证明,应以适当的方式引进社会中草书技法与教学经验丰富的草书书家。对于资深的草书名家,各高校间可采用师资共享的合作的模式,尽量保证各高校狂草师资的均衡,减少师资流动对学生带的负面影响。高校书法教师担负着培养时代人才的重担,应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才能引导学生广泛涉猎,因材施教,培养其独立审美的品性与健全的人格,推动当下狂草书进一步发展。

结语

近几年“狂草四人展”“当代大草十家学术邀请展”等接连不断的草书系列活动引领了当前狂草书创作风潮。年轻朝气的青年学子,抓住了狂草书风与“展厅文化”审美外向展示的一面,成为了当下狂草书创作的生力军。然而缺乏“狂者精神”的狂草书难免空洞,激发创作者的“狂者精神”是当前狂草书发展最主要的问题。为了保证公平公正性,展赛评审机制导致创作者缺乏感性表达。只有适当包容充满才情却偶有瑕疵的作品,才能逐渐打破“理性化”这一阻碍当下草书创作发展的绊脚石。专业高校狂草的教学仍需完善,教师专业水平亟待加强,只有不断提对高校书法专业狂草书教学的重视,引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深厚文化积淀的草书书家,才能进一步推动当代青年狂草生力军的发展壮大,促进当下狂草书的发展。

 

(以上作品刊登于《翰苑芳华:寻绎中国书法大厦书法高峰论坛论文集》,荣获第十八届石家庄文艺繁荣奖。)


石家庄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石家庄市普惠路8号
邮编:050000
邮箱:wlxcb66538603@163.com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0 石家庄市文联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018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