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艺评论
庄会茹:凝聚时代记忆的“文学在场”
发布日期:2023-11-08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部门:石家庄文联     点击次数:1290次
凝聚时代记忆的“文学在场”
——读周喜俊报告文学《为了农民的幸福》


以生命赴使命,为干渴的土地接引甘泉,让贫瘠的荒野披金着绿,带领群众战胜贫困的顽疾,用累累硕果点亮“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梦想。在中国这场伟大的脱贫攻坚战中,心中有大目标、胸中有大理想的扶贫干部,披荆斩棘,栉风沐雨,把梦想的种子撒在奋斗的土壤,带领群众攻克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用脚下的大定力,手中的大成就点染山川,造福人民。而聚焦脱贫攻坚这一厚重主题的优秀作家,往往能够以文学的方式描摹时代精神走向,镌刻脱贫壮举的岁月轨迹与现场写真,奏响新时代奋进的澎湃乐章。河北作家周喜俊的报告文学《为了农民的幸福》,以小篇幅、大容量、深挖掘的叙事方式,凸显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带头人、河北省农业农村厅驻阳原县揣骨疃镇曲长城村工作队队长、曲长城村第一书记严春晓深度结缘扶贫、尽心竭力助民脱贫的鲜明形象。作品在河北省文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中荣获报告文学一等奖。

不畏艰难,到河北省最大的深度贫困村——阳原县曲长城村去“啃最硬的骨头”,在水贵如油的山村,打响百废待兴的破冰之战,凿出深井,找到甘泉,这样的主人公必然是有故事的,也让人感动的。“水是曲长城3003人的命,也是全村人脱贫的根,这眼井要是打出水,你就是老百姓的救命恩人!”严春晓对打井人的恳求,蕴涵了他对扶贫对象“极致”的情感,历尽千辛万苦打出的富锶山泉水,是滋润村民心田的琼浆,更是凝聚人心的黏合剂。开荒垦田的拖拉机锋利的刀铧,犁开的不仅是曲长城板结荒芜的土地,也打破了村民保守、落后的思想禁锢,激发脱贫动力,焕发脱贫内力,让曲长城人脱贫致富幸福树的根须,扎得更深更广。

扶贫叙事的艺术表达,传递时代温度。天翻地覆的变化,在作家的笔下闪光。打赢脱贫攻坚战,满足贫困人口追求幸福的基本要求,既需要物质力量的支撑,也需要精神力量的引领。“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我想为农民做点儿事!”多年前严春晓对职业选择的初心,赋予他带领村民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不断“破冰”的动力与耐力。为了在半山腰打出甜水井,“从村委会到打井地点往返一趟14里路程,严春晓开着私家车每天要送两顿饭,连续22天雷打不动。”贫困群众从“揣着手”等,到“背着手”看,再到“甩开手”干,是改变困境的现实驱动,更是被感动后的精神觉醒。

真正的文学价值,要向人物内心去寻找。只有用真情感知时代,才可能深挖所表现对象的本质,进而用有意味的形式,围绕这个本质凸显主题,让读者感受到蕴藏其中的精神力量。“人生有多种选择,有的人出身农家,一旦跳出农门,就好比知了猴脱壳,展翅飞到高高的树梢儿,好似从天而降的仙女亮嗓高歌,再也不想让人知道孕育自己生命的土窝。有的人却似从坚硬的土层里拱出来的树苗,树长得越高越大,根扎得越深越远。他们把大地当成了生活底色,把泥土作为生命之源,愿意用毕生精力,护佑自己的精神家园。”从农村出发,始终关注乡村变化发展的周喜俊,用富有哲理意蕴的形象表达,揭示主人公精神世界的崇高,也是对文学创作初心发自内心的形象概括。

深扎农村,懂农业、爱农村、亲农民的周喜俊,从来不是一个在作品中体现一己悲欢、杯水风波的作家,充盈大爱的博大胸怀的自觉沉淀,和饱含深意的沉着淡定与执着坚守,使她的作品总能踏着时代的节拍,让人看到生活的波澜壮阔,感到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她的作品也总是坚守主阵地,汇聚正能量,从生活的土壤中挖掘出绿色的希望。她走遍大江南北,对“三农”问题不断深入思考,关注生态发展、环境污染、产业滞后、“空心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广大农村面临的诸多普遍问题,并努力试图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路径。

大地辽阔,精神无垠。只有真心热爱脚下的土地,才能挖掘出生活的富矿。把书桌搬到田野里,把文章写在大地上,是一种割舍不了的真情驱使,一种至善境界所召唤的劳作。四十多年的大地深耕,使周喜俊在对农村题材写作的驾驭上,有着天然的优势和不俗的能力。凭着四十多年来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对艺术创作的不懈追求,周喜俊不断开掘平凡生活所蕴含的崇高价值,用沾泥土、带热气的语言,在多题材领域开疆拓土、开花结果,那些在心窝里暖出来、焐出来的接地气的语言,以及对作品文化内涵的追求,对艺术创新的执着,提升了其作品的辨识度。报告文学《为了农民的幸福》在充分把握时代精神的前提下坚持个性化表达,把主人公的先进事迹与焕发乡村活力、农民故土与家园的巨大变化、曲长城村高质量脱贫出列等元素进行链接,直面社会问题,描画人生轨迹,反映乡村变迁。而她的“当家系列”三部曲,即《当家的女人》《当家的男人》《我的幸福谁当家》三部长篇小说,分别写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农村的发展变化、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矛盾和困惑及如何解决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河北农村发展的缩影,亦是平常中见真情、朴实中现力量,把富有温度与厚度、人性之光和思想火花以及文化理想的中国故事,引人入胜地呈现给读者。

追梦之行没有终点。故土与家园,是连接我们生命的精神纽带,蕴含着一个民族的共同记忆,存储着丰富的地域文化传承和温馨回忆。生长在故土家园里的乡愁牵动人心,带给我们时时回望的温暖。从脱贫摘帽走向乡村振兴,广袤的中国农村需要更多像严春晓一样脚踩大地,苦干实干,激发农业农村内在发展活力的带头人,也需要更多像周喜俊一样胸怀使命和担当,面对现实,反映沧桑巨变,描摹美好生活,带着泥土芬芳,表达人间至情的作家,共瞻农业之强,农村之美、农民之富。


(以上作品刊登于《中国艺术报》)


石家庄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石家庄市普惠路8号
邮编:050000
邮箱:wlxcb66538603@163.com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0 石家庄市文联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018655号-1